创新是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。2022年,苏【sū】垦农科院秉持“成果为王”的科研导向,把“三新”作为研发重点,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,农业【yè】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支撑引领水平持续提高。
科技创新助力攥紧农垦“当家品种”。农以种为先,苏垦农科院紧紧围绕集团“强核”战略目标,从种质资源收集与保护、突破性品种选【xuǎn】育到前沿育种技术【shù】研发,各个环节久久为功,新品种繁育取得显著成效。2022年,4个新品种通过国【guó】家审定,分别定名华麦11号、华麦12号、华麦17号、大华1870,其中华麦11号为中抗赤霉病、高抗白【bái】粉病、优质【zhì】强筋小麦品种,获社会媒体广泛报道,为【wéi】大华种业自主品种选育工作第【dì】一个通过【guò】国家审【shěn】定的优质多抗春性小麦品种;大华1870是江苏农垦首个通过国家审定的玉米品种,为垦区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提供服务了品种保障;3个品种通过江苏省审定,分别是水稻新品种华粳15号和玉米新品种大华1898、大华1713。
核心技术攻关确保垦区丰产丰收。扎实推进新技术集成与【yǔ】创新,初步形成垦区稻麦周年绿色生态配套技术模式,筛选【xuǎn】出优质、高产青贮玉米品种两个,推广种植超过【guò】1000亩;完成垦区杂草稻发生状况、生物学【xué】特性以及遗传分类的调查研究,在5家分公司开展杂草稻的综合防控技术研究;建立有害生【shēng】物绿色高效防控技术规程,筛选应用稻麦各类病虫草害防治新型药剂或复配组合。与中科院南京土壤所【suǒ】、苏州苏垦对接,完成“规模化稻田面源污染防治技术集成及示范应用”项目,建成核【hé】心示范区300亩,应用优质高效面源污染防控技术5项,其中规模化稻田面源污染源-汇功能研究为江【jiāng】苏省内首次。
“产学研用”深度合作助力成果转化。苏垦农科院充分利用高校【xiào】及科研院所各类创新资源,打造具有农垦特色的技术创新中心,构建以农科院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,创新成果竞相涌现,加速科技【jì】实力从量的积累向质的提升飞跃。聚焦国际“大健康、大食品、大产业”前沿技术,与河南工业大学、金太阳粮油对接,开展“稻米油混合油精炼关键技术研发”项目,已完成中试【shì】前的全部研究,项目进展顺【shùn】利;围绕高附加值稻米产品,开发低GI方便主食和低GI重组米,美容养颜和助眠【mián】2款发酵饮料,开发易食咸米粥和易食甜米糊2款老年食品,香米配方2个。聚焦垦区现代农业发展需求及产业特性,自主研制拌土型、喷施型、调【diào】酸型【xíng】壮秧剂产品,并开展多批次配方功效验证、功效稳定性、商品化产品评比等试验,已取得阶段性成效;自主研制的小麦双反旋条带播种机在岗埠分公司首期推广20台套,轻型粘土地反旋条【tiáo】带播种技术在黄海分公司播种面积【jī】超9万亩。